当前位置:首 页-->学术园地
  • 从藏品总账上移植说明牌当休矣
  • 作者:研究部  发布时间:2019-7-8  已被阅读:12141次
  •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时间:2019-05-22  作者:刘凡 张健平

        近年来,博物馆的智能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从自动取票、刷卡进馆,到参观展览时使用的语音导览系统、扫描二维码了解展品信息,参观结束后的电子留言簿等,这些设施的使用,极大方便了观众的参观,也为博物馆的管理提供了便利。而展厅中观众最直观的、应用最便捷的展品说明牌,却日渐弱化。由此,不能不让我们发问,展品说明牌难道真的作用不大了吗?
        综观世界上一些大型博物馆,展品说明牌使用还十分普遍,没有取消的迹象。相反,这些说明牌不仅不能弱化,还必须加强。毕竟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是展品和展品说明牌,这是目前智能化技术所无法取缔的。况且人与智能化设备还有一些距离,特别是对于不习惯使用智能设备的观众,再好的设备也形同虚设。因此,展品说明牌还是有很大生存空间的。
        日前,在博物馆参观一个书画收藏家的藏品展,其展品说明牌很有特点,是藏家硬笔手书,他将入藏的时间、入藏时的感受和他对这件作品的品鉴心得,一一在说明牌上写明,读后如沐春风,畅快淋漓。无独有偶,不久前,微友在群中发出她曾经就读大学的博物馆,说明牌对每一件展品的描述,都用诗一样的语言,将观众带入其境,完成一次视觉大宴。从这些博物馆对待展品说明牌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是在用心做展览。
        这些个性化的展品说明牌,未必可以在全国博物馆推广,但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反思我们的博物馆,展品说明牌基本上千篇一律,从文物总账上直接移植过来,其内容无外乎展品名称、年代、尺寸等,非常简单,观众所获得的信息也就十分有限。还有的博物馆存在说明牌与展品不符、定名错误、生僻字大量存在、错别字等问题,观众反映较为强烈。
        笔者曾经有过一次参观博物馆展览的尴尬记忆。兴致很高去参观藏传文物展,进展厅以后发现自己这方面知识的贫乏,基本看不懂,而展品说明牌上的内容又非常简单,只有佛像名称、大致年代等。笔者仔细观察,观众与笔者一样,很少在此驻足。笔者与一位年龄相仿的观众攀谈,他也认为展品说明牌过于简单。这时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展品说明牌的重要性。过去我们举办展览,注重的是大纲的编写和展品的匹配,而忽略了展品说明牌的内容,现在看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记得笔者从事文博工作不久,就发现博物馆老一辈工作人员能写一手漂亮的小楷书法,后来才知道,他们是经常书写文物说明牌所练就出来的本领。据他们回忆,以前一张展品说明牌上至少有200字,除展品名称、年代、质地等基本信息外,还有这件展品的背景资料,包括展品历史价值的描述、作用、重要性等。假如那个藏传文物展的展品说明牌能包涵上面的内容,观众看懂这个展览就容易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博物馆建设成果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展览与观众的契合程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博物馆的人性化服务缺位依然严重,观众反映看不懂展览的事时有发生。我们不能埋怨观众的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等,而是要在自身上找问题。
        对于说明牌存在的各种问题,博物馆工作人员并不是不知道,而是重视程度不够。其实只需组织一支由专业人员和观众服务人员组成的整改队伍,也不需要占用多少人力、时间、资金,更不用闭馆,就能解决观众反映较大的老问题,何乐而不为?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成功的展览,是既重视大事,也不忽略细节。只有这样,博物馆观众的好感度,才能进一步提升。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49801910]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