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馆内资讯
  • 国家文物局网站报道我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
  • 作者:保管与科技保护部  发布时间:2021-1-12  已被阅读:9325次
  • ​    2021年1月11日,国家文物局官网在行业资讯中以《昆明市博物馆为可移动文物戴上“金钟罩”》为题,报道了我馆开展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四步工作法”,充分肯定了我馆在预防性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
     

        2019-2020年昆明市博物馆实施并完成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一期)项目”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完成,如同为可移动文物构建了一张严密且坚固的“金钟罩”,大幅提升了昆明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能力,也标志着昆明市博物馆在“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的模式转变中更进了一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昆明市博物馆所采用的预防性保护四步工作法,是该馆实现“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的关键经验。这四步工作法具体包括对部分试点文物库房文物保存环境进行全方位改造——完善环境调控系统、换置文物储藏设备、改造文物库房环境、开发环境监测预警平台。


    我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内容框架

        一、完善环境调控系统
        昆明市博物馆试点文物库房原有环境调控系统主要包括洁净屏、室内小型除湿机、空调设备以及被动调控材料。经过多年使用,设备老化,性能降低,调控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本项目针对试点文物库房增补了被动调控材料;更换了部分无法继续工作的温度调控设备;增设了新风除湿系统,解决了试点文物库房内部环境封闭、空气不流通、夏季室内温度偏高等问题。

        二、换置文物储藏设备
        昆明市博物馆于建馆至今为部分馆藏珍贵文物配置了传统囊匣,并将其放于实木柜或铁皮柜内。随着文物预防性保护概念的提出“稳定、洁净”标准的确定,以及馆藏文物数量的增加,原有部分文物储藏设备已不能满足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现实需求。为了实现文物保存“稳定、洁净”的微环境,本项目为部分馆藏一、二、三级级珍贵文物等重新定制了材料更环保的无酸纸囊匣及碳纤维囊匣200余件;针对试点文物库房采购了用于存放对湿度敏感的馆藏文物的净化智能恒湿储藏柜30余台,以及用于存放尺寸较大的油画密集挂画架1组,实现了试点文物库房文物储藏设备升级。

     
    无酸纸囊匣


        三、改造文物库房环境
        昆明市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体始建于上世纪末,距今已有20多年历史。改造前,试点文物库房区域建筑体防水涂层脱落,顶楼试点文物库房区域墙面有渗水、漏水现象,顶楼试点文物库房区域的湿度波动较大。本项目为试点文物库房文物创造“稳定、洁净”的微环境的同时,也对试点文物库房小环境及试点文物库房建筑体外立面大环境进行了优化改造。将顶楼原三间老旧文物库房作为试点进行了改造,通过对试点文物库房区域建筑体外立面及内部墙体进行防水治理,提高试点文物库房环境的密闭性、稳定性,配合所增设的环境调控系统,为文物保存创造相对稳定的库房小环境。

        四、开发环境监测预警平台
        传统文物环境监测主要通过离线检测设备进行,该方式能满足临时性和及时性的监测需求,但监测数据的比对、检验和分析等工作存在滞后性。本项目针对试点文物库房将物联网技术与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相结合,采用离线检测设备和在线式无线监测终端两种设备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有机挥发物(VOC)浓度、光照度和紫外线辐照强度等因素进行多方式监测,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方式实现数据互联,实现将监测终端数据上报至定制研发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综合管理系统。

     
    环境监测预警平台
     
        前三步主要是通过更换温度调控设备、增设新风除湿系统、定制无酸纸囊匣及碳纤维囊匣、改造库房小环境及大环境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为试点文物库房文物营造“稳定、洁净”的环境。该项目针对试点文物库房开发的环境监测预警平台可实现对文物保存环境的“三控”。而该项目开发的环境监测预警平台,基于监测数据的及时上报与分析,可实现对试点文物库房文物保存环境的实时监控、远程监控和及时调控。
        “四步工作法”是昆明市博物馆基于国际通用的PDCA(Plan&Do&Check&Act)循环理念而提出并实践的。该理念主张博物馆根据历年的监测数据,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全方位改造,并同时开发环境监测预警平台,以实现对改造后的试点文物库房文物保存环境进行再监测、再调控,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循环迭代优化体系,确保文物在科学、严密的看护之中,尽可能免遭来自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损坏。

     
    理念指导

        “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概念于1930年在罗马召开的关于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将其阐述为对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实现有效监控,抑制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作用。当前,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已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学共识,也是当今世界文物科技保护领域的发展趋势。
        我国历来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划为重点内容,《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文物保护实现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确保文物安全。
     


    经验分享
     
        昆明市博物馆本次实施的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不仅是对国家相关部门文件精神的落实,而且是馆里在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这一工作方向上的一次重要探索实践。目前,昆明市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二期)项目已通过审批,将在试点库房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昆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展陈安全水平,未来将进一步持续提升该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做好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分享保护实践经验,是我们文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50508018]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