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学术园地
  • 流动博物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意义——从昆明市博物馆举办流动博物馆的实践谈起
  • 作者:田建  发布时间:2012-6-13  已被阅读:9198次
  •     文明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在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收获后,文化发展也获得了很大支持,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获得了广泛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也在积极探索机制改革,国家财政在公益性文化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据统计2003年全国文化事业费增长了12.3%,达到了94.03亿元。全国文物事业费增长13.7%,达到了24.36亿元 。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如何发展?如何与文化产业发展同步?如何使更多公众受益?这些已经成为了急待研究的新课题。昆明市博物馆在2004年11月举办了流动博物馆活动,开始进行一些尝试,希望能探索出一些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传播的方式,现就活动的开展与思考整理成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昆明市博物馆举办流动博物馆的实践
        1、缘起
        昆明市博物馆是一个1997年才建立的新博物馆,缺乏专业化的博物馆管理人材,在如何办博物馆和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上没有任何经验,建馆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进行博物馆向什么方向发展的讨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博物馆的员工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选择上有过反复。昆明市博物馆和我国的大多数博物馆一样,是由政府财政提供经费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基于此,大多数的员工在认识上选择了要保证社会效益,要注重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与教育功能。
        昆明市博物馆在如何利用自身场地资源优势服务于社会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有计划地开展科普教育展览、为残疾人免费举办展览、积极引进公益性展览等活动。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参观人员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两个特点,一是观众主要集中于城区;二是观众中学生数量少,只占到40%,没有达到半数以上。2004年昆明市博物馆接待观众23万人次,学生仅6万余人,仅占26%。在来参观的学生中,又大部分为城区学校的学生,郊区学生不到10%。在郊区学生中又多为近郊学生,远郊、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少而又少,其比例不到学生总数的1%。2002年起,位于滇西北宁蒗县泸沽湖畔的温泉希望小学,连续三年组织部分学生走出大山,来昆明市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据学校教师反映,来参观学习的学生回去后学习都比较积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温泉希望小学的活动给了昆明市博物馆一个启示,在昆明辖区内也存在贫困地区、贫困学校,那里的学生平时也没有机会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能不能把有关的知识送到学校,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让那里的学生感受博物馆,了解和掌握文物、博物馆知识。
        2、实践
        2004年5月,寻甸回族自治县联合乡的领导来昆明市博物馆参观。在交谈过程中昆明市博物馆了解到联合乡是一个贫困乡,位于山区,人口12580人,101个自然村,以农业为主,乡财政年收入不到20万元,乡里有1所初级中学,9所完全小学,大部分学生没有到过县城。联合乡的情况符合昆明市举办流动博物馆的初衷,于是博物馆与联合乡领导约定在11月到联合乡举办流动博物馆。
        从9月下旬开始,昆明市博物馆精心选题,从什么是文物?如何保护文物?昆明市有多少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有哪些种类种类?昆明市博物馆有什么展览等为主要内容制作了26块展板,从保管部和考古工作部调集恐龙化石、打制石器、青铜器复制品、陶瓷残片、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建筑构件等40余件文物和复制品,于11月19日到联合乡为1000多名中小学生和几百位赶场的老乡举办了展览。此后又根据学生的意见,对展板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等内容,在2004年12月和2005年3月分别到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大松树乡、宜良县北古城镇进行了展出。
        3、效果
        在流动博物馆展出的同时,收集了数百名学生的留言,通过学生留言可以看到同学们一是感到“丰富了知识,增广了见闻”;二是激发了对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了解的愿望,一些学生甚至提出了以后要从事博物馆或考古工作志愿;三是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文物。有的学生在留言中表达,如果不是流动博物馆,那么一生都不会看到文物。从同学们的字里行间里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热爱,流动博物馆的举办确实达到了传播文化的目的。
        在首次举办流动博物馆后,昆明周边的一些县区都希望流动博物馆能到他们那里举办展览,有些县城的学校也提出了请求,联合乡希望流动博物馆再次到联合乡,为其他8所完小的学生开展活动。《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新民晚报》等5家新闻媒体登载了首次流动博物馆活动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二、流动博物馆社会意义
        1、对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使用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前笼统的文化事业被明确划分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其包含的单位分别称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划分方法,注意到了原文化事业中的一些行业的产业属性和精神文化产品的商业属性,使之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相剥离,从而使公益性文化的公共服务功能彰显了出来。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就是利用所掌握的公共文化资源,为公众服务,它的运行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保障的。我国的博物馆目前仍然是以公立博物馆为主,以云南省为例,全省共有47个博物馆和纪念馆,其中私立博物馆只有3个。公立博物馆毫无疑问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所掌握的资源属于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公众服务应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之一。
        云南部分新闻媒体注意到博物馆观众稀少的情况,曾与昆明市博物馆协作一同对城区居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比较集中的意见有两种,一是对博物馆不了解,没有兴趣;二是觉得博物馆的展览更新不快,原有的展览已经看过。昆明市博物馆建馆7年,共接待观众210万人次,其中多数为昆明城区居民,基本上对博物馆感兴趣而且有条件的城区(指昆明市中心市区,下同)居民都已经来过,他们已经享用了博物馆所掌握的公共文化资源,针对这部分观众,主要是要积极引进或增加展览,扩大公共文化资源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昆明市全市人口为500多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05万人,农业人口为295万人。在总人口中城区人口约98万人、郊区人口126万人,市辖县市人口276万人。因此,城区人口的数量所占地方人口的数量有限,占多数的农业人口和非城区的人口对于城区人口的剩余文化资源没有享用过,因此,博物馆的公共文化资源的使用,明显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依然是等客上门,那么这一情况仍然不会改变。举办流动博物馆,以大多数民众为服务对象,才能使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运用。
        2、文化传播如何针对弱势群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越来越繁荣,城市文化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城市文化根据城市不同人群的爱好和需求不断进行着调整,形成了有能力的消费者决定文化市场走向的趋势,文化的经济利益倾向越来越明显。文化的经济利益倾向明显地影响着文化的传播,城市中的中高收入人群,在文化消费的选择方面比较自由,在休闲、娱乐、欣赏流行音乐或严肃音乐方面的投入比较大;经济收入低一点的人群,主要靠电视和报刊来接受文化的传播;收入更低的人群只能通过一些免费的公共文化传播来获取文化知识,由此,就形成了文化上的弱势群体。在农村中,大部分人群都属于文化上的弱势群体,即使是一些经济收入比较高的人群。在有的地区还出现了脱盲后返盲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文化传播上,对农村人群的文化需求缺乏专门的研究与针对性。从昆明市博物馆接待的一些农村来的请求进行文物鉴定的人员来看,大多是看到了一些免费小报上的宣传,收购了一些赝品而寄希望于通过卖文物来致富,其结果是由于文化的贫困导致了经济上的更大贫困。
        举办流动博物馆,以图文为主的方式传播文化,通俗易懂,很容易为文化弱势群体所接受,在文化的传播中首先是增加了城市与乡村中的文化弱势群体通过免费的文化传播获取相关的文物和博物馆知识;其次,流动博物馆所做的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也有利于法律的普及和文物的保护。
        3、文化在解决教育公平中的作用。
        近来,社会上对于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国际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关于博物馆的定义中都有所表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中,更是明确地提出“当代博物馆更加开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博物馆教育加强了社会横向联系,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终身教育场所。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其他社会教育一起形成国家的大教育系统。” 近几年博物馆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趋势。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教育公平的问题中,实际上也包含了博物馆教育的问题。一方面是城市学生利用博物馆作为教育资源,加大对博物馆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是农村学生根本进不了博物馆的门,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博物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大教育的背景实际上是大文化,在农村中很难把教育与文化截然分开。流动博物馆的针对面主要侧重于农村,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通过集中介绍,分班讲解的方式,向农村学生普及文物、博物馆知识,尽量以丰富的图文,生动的讲解,为他们打开博物馆之门,尽量使他们能与城市学生站到同一起跑线上,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公平的问题。
        流动博物馆的实践刚刚开始,对一些现象与问题是在活动开展起来后逐步认识的,在流动博物馆的举办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不仅仅要用博物馆的眼光来看待流动博物馆,而且更应该用社会的眼光来看待博物馆,这样博物馆的活力才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为社会的发展尽力。

                                                                           

    (1)文化部计划财务司编.《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M].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原文发表于广州市文化局编《博物馆:文化的桥梁》.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51218176]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