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其他资讯
  • 转《辽金城垣博物馆:再现金中都水关遗址》
  • 作者:研究部  发布时间:2012-6-29  已被阅读:7966次
  •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2-03-29作者:侯晓晨
        坐上公交车,出了北京南二环路,在“右安门外”这站下车,沿着凉水河北岸一条幽静的小路向西走上七八分钟,路北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建筑,外观灰扑扑的,看上去很像古城墙——这,就是辽金城垣遗址博物馆。1990年,在修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完整的金中都水关遗址。它是我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古代都城水关遗址,也是那一年的“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后来,政府出资在遗址上兴建了这座辽金城垣遗址博物馆

      镇馆之宝——金中都水关遗址
      辽金城垣博物馆共有地上、地下两层。地下展厅就是金中都水关遗址。什么叫水关呢?古时候,城墙外都有护城河环绕,用以增强城墙的防御性,当河流或水沟要穿过城墙时,就需要水关发挥作用了。说白了,水关就是镶在城墙里面的桥,让河水从下面流过。
      据专家考证,水关遗址位于金中都南垣的景风门和丰宜门之间。那么,在都城的整个水系当中,水关又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当年,金中都的水源来自城外的“西湖”,即今天的莲花池。有条小河大致沿着今天莲花河的走向,从都城西北进入城内,途经鱼藻池(今宣武区青年湖)、龙津桥后,向南穿过丰宜门和景风门之间的南城墙,注入护城河(今凉水河)。这个水关就是小河流出金中都前的最后一道关口。不过,当时的城墙是用土堆成的,想让水静静流过并不是什么易事。因此,为了让水关坚固,古人先挖出一块地方作为地基,然后在这里打上木桩,防止石头被水流冲走;再在上面铺上经过特殊处理过的砖,这些砖侧面都有凹槽,横一层竖一层交错排列,叫做铺设衬石枋;最后在上面铺上地面石,砌出一条“][”形的水道,用修城门的方法修个小券洞,这才算彻底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水关的构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意制作了一个水关模型,设在地上一层展厅,您可以亲自动手搭建“水关”。
      辽代花卉白釉盘
      辽金城垣博物馆里除了水关遗址外,还陈列着许多辽金时期的艺术品,比如一件辽代的“花卉白釉盘”。
      釉就是穿在陶瓷器外面的一层“衣服”,一方面可以增加陶瓷本身的机械强度,使陶瓷更不易碎;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陶瓷本身的绝缘性能,防止意外的发生。而含铁量小于0.75%的釉就是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
      馆里的这款白釉盘,外形整体上跟今天大家熟悉的盘类似,只是比现在一般的盘子深一些、厚一些。它的内外呈现浅褐色,上边沿处掉了的釉诉说着岁月的侵蚀。其内部的彩绘栩栩如生:从根部向3个方向均匀地立着3根花茎,顶部有茂密的枝叶,甚至茎部也伸出一根。这种绘画方式,让人体验到一种古朴的美感。
    金代小瓷狗
      我国使用瓷器的历史可以向前追溯上万年,传到金代已经相当纯熟。瓷器的原料是瓷石,由花岗岩长期受热液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瓷石是天然配好的制瓷原料。制造瓷器时,由于它是石质,必须用水碓粉碎。在1200℃至1250℃的温度下可以单独烧成瓷器。这就是所谓的“一元配方”。相对于“一元配方”的是“二元配方 ”,它是元代研制成功的,指在瓷石中加入高岭土。金代小瓷狗使用的就是“一元配方”。
      这个藏品因为年代久远,狗的后腿已经损坏不见,但是从身体的自然弧度来看,它采用的是坐姿,跟今天常见的狗的姿势没任何区别。它的头向右侧摆,鼻子凸显在脸的前端,耳朵竖起老高,眼睛直勾盯着前方,就像是在看守着什么东西。
      金代琉璃鸱吻
      琉璃是指用各种颜色的天然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美,晶莹剔透。琉璃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装饰构件,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它与金银、玉翠、陶瓷、青铜并称“中国五大名器”。
      鸱(chī)吻,传说是龙的儿子。它的形象比较怪异,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据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这位龙子性格更奇怪,喜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于是人们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作防火之用。
      通常来说,讲究的宅子,屋顶上会塑有鸱吻,而琉璃瓦顶上塑上琉璃鸱吻却比较少见。一般而言,鸱吻是近方形,代表龙形象的头不塑在其侧面。辽金城垣博物馆内的琉璃鸱吻已经是残存的部分了,通体呈灰褐色,侧面纹理尚在。它正立着看像个马鞍的形状,上下部分都已经缺失,中间还有一道裂痕。
      金代双鱼铜镜
      早在殷商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镜子,当时用铜铸成铜镜。战国时期,铜镜开始盛行,它制作轻薄精巧,携带方便。到汉代,制作更加精美,花纹有几何图形、鸟兽、人物等。唐代,制镜工艺更为讲究,除了传统的圆形镜,还创造了八棱、菱花、海棠花等式样。
      所谓“双鱼铜镜”,顾名思义,是用两条鱼做主要图案的铜镜。它最早出现于宋金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在历代双鱼铜镜中,金代制品无论是设计、表现形式还是数量,都达到了最高峰。金代双鱼铜镜的规格很多,一般直径在15厘米左右,也有一些直径高达43厘米。辽金城垣博物馆内的这面金代双鱼铜镜,是个标准的圆形,镜子中央有个圆钮,两条鱼安排在圆钮的两侧,呈逆时针回游状。两条鲤鱼头尾相接,相互追逐,展鳍摆尾,张嘴鼓腮,鳞片清晰,栩栩如生!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51224497]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