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学术园地
  • 转《留下兵马俑年轻时的模样-----秦俑一号坑的数字化展示和管理》
  • 作者:研究部  发布时间:2012-10-11  已被阅读:8906次
  •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2-05-16作者:王昕昕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是我国首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之一。博物馆从197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到今,接待游客量累计约达七千万,并以每年一二十万的数量持续递增。秦始皇兵马俑作为重要的文物旅游资源,为陕西乃至整个中国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一号兵马俑坑面积约14260平方米,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距原地表深5米,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埋藏着与真人真马大小相等的兵马俑约6000件。观众可以站在四周所设的参观通道上俯视整个气势辉煌的兵马俑一号坑,坑内的兵马俑千姿百态、无一相同,但由于参观距离的限制,观众因此并不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兵马俑的表情及容貌。这种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观众参观效果的好坏、知识获得的多少甚至游览时的心情等等,对于那些想通过参观进一步深入研究兵马俑的人们而言,也不能从中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文化与科技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实物为导向的传统博物馆已不能满足人们参观所带来的感官享受和知识渴求,而“数字化博物馆”的应用则可以拉近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这种互动交流也为观众带来了传统博物馆所不能给予的全新体验。数字化博物馆即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三维影像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收藏、陈列、研究、教育、娱乐等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它与实体博物馆相互结合,互相补充,使传统博物馆从原先“围墙”般的束缚中解脱出

      数字博物馆与遗址类博物馆的全新组合,更能将数字博物馆的独特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以秦俑一号坑为例,把数字博物馆与秦俑一号坑相结合,将每一个兵马俑通过三维立体扫描技术进行扫描,并发布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或馆内辅展上,不仅可以使观众细致且深入地了解一号坑中任意一处兵马俑的状况,为观众进行深层次的参观做向导,增加博物馆与观众间的互动,让观众从中达到深刻而有印象的参观效果,彻底改变之前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对于那些没有条件进入现场参观的观众,数字化博物馆更可以使他们足不出户,只需通过互联网络,便可以对秦始皇兵马俑做出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为兵马俑带来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使兵马俑的影响超越时空的限制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同时,这一技术的应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大量游客参观为博物馆带来的环境压力,有利于遗址及其中兵马俑等文物的保护。

        由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属于遗址类博物馆,大部分展品必须在原地保护和展示,这种方式使兵马俑长期暴露于黄土高原地区的这种干燥环境之中,同时由于这类博物馆的特殊性,使遗址和其他展品还受到粉尘、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土遗址个别部位的表面已经出现了疏松、粉化的现象,陶俑出土时表面原有的彩绘残存也逐渐起翘、剥落。这些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土遗址和兵马俑的不断变化,使得秦俑一号坑中的重要文化遗存在悄然地发生着一些变化。

      对于博物馆管理者而言,数字化博物馆的利用为工作人员对文物的保存、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改变了传统以人工管理为主要途径的方法,这也正好契合了诸如“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中国数字博物馆系统”等文博信息化项目的开展。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至今已经三十三年了,如今的博物馆在建筑方面虽早已焕然一新,但是屹立在博物馆内的兵马俑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老。适时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每一个兵马俑的体积、材质、形状进行高精度扫描,再通过专门软件对扫描的数据进行还原,生成原始数字模型,建立藏品数据库进行保存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将兵马俑至今最接近原状的形态进行保留,为今后的研究保护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信息。数字化博物馆就仿佛一个立体照相机,记录着这些兵马俑的变化。未来的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久的日子,人们总是可以通过这台照相机看到兵马俑年轻时的模样。

      数字化博物馆为我国博物馆实现信息化加快了脚步,使用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观众参观的更高需求,还可以通过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及物联网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真正走向世界。另一方面,这种方法还能够弥补考古报告的不足,为系统研究提供全面精确的信息,并且根据动态记录下文物变化的情况,以寻找应对的保护措施。数字化博物馆当然不能取代传统博物馆,我们也不能寄予太高的期望,但数字化博物馆可以做传统博物馆的助手,促进实体博物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50566606]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