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学术园地
  • 转《壮大文物修复人才队伍的几点思考》
  • 作者:保管部 科技保护部  发布时间:2013-4-25  已被阅读:8266次
  •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3年4月19日6版) 作者:李 蔓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众多,除少部分文物是流传下来的,大多数文物来自地下发掘。受到地下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发掘期间不可避免的损伤,大多数出土器物都不完整,为了最大程度提取文物所包含的信息,并且更直观地向公众展示,需要对这些破损器物进行修复。
        我国文物修复行业长期存在着后继乏人、传统工艺濒临失传、修复行为缺乏标准、修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规范资格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迫在眉睫。造成文物修复人才匮乏的原因大致有:文物修复工作复杂、待遇低、枯燥乏味;文物修复耗时长久,社会认可度不高;文物修复专业培训机构数量不足等等。
        结合目前我国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笔者认为解决之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有“学”有“术”
        由于文物修复人员长期以来被视为研究辅助人员、边缘人员,属于有“术”无“学”,自身发展受到局限,工资待遇也因此受到限制,并且由于没有理论的指导,一些不规范的修复行为也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因此在社会上的地位相对不高。
        解决之道在于加大人才的专门培养。虽然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已陆续开办了文物保护相关专业,但从实际工作来看,一些刚毕业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专业训练,但在工作中的想法太“宏观”,太“理论”,实际操作能力不够,不能胜任文物修复工作。为此,可在高校或是一些专科院校开设文物修复课程,通过学历教育培养专项人才。在培养专业修复人才时,根据专业特点,加大实践环节的课程量,采用“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双循环互动模式完成人才培养。
        2.修复资质考试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制定了“逐步实施资质认定、持证上岗的管理方式,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发展战略,批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成立“文博行业资质资格认证中心”具体承担资质资格认证事务性工作。
        依据我国目前已有的国家和部分省(市、区)文物行政部门开展的考古发掘领队和团体资格、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企业资质、文物拍卖企业资质、文物保管员资格、文物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等认证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建立修复职业资格制度,通过依法开展修复资格考试和注册来进行专业修复人员的资格管理。结合文博行业的现状和文物修复工作实际,文物修复师资格考试应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资格考试应主要从考察专业人员的法规、专业知识和文物修复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以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门的文物修复标准为依据,规范实际文物修复行为,并且通过几年一次的继续专门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职业资格授予同时应当对应试人员的个人素质进行全面考核,确保修复过程中文物的安全以及库房文物的安全。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从根源上讲,我国文物修复的根基在民间,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学未设此专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学的文物专业都是在考古的基础上融入化学等学科的知识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文物修复领域,目前只在古字画的修复方面传承了中国的传统工艺而具有突出的特色与优势。放眼国际,意大利、日本等国在文物修复的很多领域都首屈一指,他们在修复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结合这种情况,多渠道地举办各类修复培训班、交流会,为修复领域的管理及技术人员提供一个跨学科、跨国界,汇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力量的交流平台十分必要。在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与优秀保护方法的基础上,还可将中国很多成功的修复理念、修复方法与修复经验向其他地区进行推广。在引入国际知名专家授课的同时,注重从中国国内高等院校、科研等机构中发掘一批致力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专家学者,壮大人才队伍。
        4.不拘一格引进人才
        很多博物馆级别与修复资质的评定都与专业修复人员的数量和水平直接相关,但博物馆的高门槛是限制多数人才的障碍,如学历要求、外语水平要求。因此在引进专业修复人才时,可适当降低条件,将具有较强文物修复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吸纳到博物馆。
        5.转变传统观念
        博物馆修复人才稀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修复专项人才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文博系统中,由于修复人员多数学历不高、专业知识有所欠缺,一般被看作技工,有的工资待遇还不如民间的修复艺人,愿意从事修复的人员越来越少。因此需要提高修复人员的行业地位,在单位与其他人员同等对待,享受与从事专业理论工作人员相同的待遇,同时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修复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吸收更多的人才来从事这项工作。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49970324]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