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学术园地
  • 转《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的保护》
  • 作者:保管部 科技保护部  发布时间:2013-5-3  已被阅读:8951次
  •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3年5月3日7版) 作者:毛晓玲

        由于区域环境限制,江南地区保存壁画甚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是最具代表性的太平天国壁画。
      为加强文物保护、改善人居环境、推动文化建设,2003年8月,南京市建委立项建设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由南京市文化局负责,壁画管理单位南京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具体承担壁画的修复和场馆建设工作。2005年,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壁画建筑维修和壁画修复保护方案。2010年底,壁画保护修复具体实施。2012年上半年,壁画艺术馆建设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全力以赴的建设,以科学保护修复的遗址壁画为主体的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陈列中轴线部分在2013年春节期间对外试开放。

    壁画基本概况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于1952年1月在南京堂子街坐北朝南的六进古建筑内发现。经多方考证确认,该遗址在太平天国前期为东王杨秀清属官的衙署,后期为某小王的王府。建筑群由中、东、西三部分组成。中轴线前后共六进,保留5幢太平天国时期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该建筑原每进均绘壁画,惜多数被涂抹或铲除,尚存正厅8幅壁画、二厅10幅
    木板壁画,后厅2幅木板壁画因烟熏已不甚清晰。
      壁画在太平天国时期曾盛极一时,1864年太平天国都城被曾国荃湘军攻陷时,城中壁画仍“不下千余处”。但湘军的烧杀抢掠,不仅“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 相关文物几乎焚毁殆尽,保存下来的壁画也是凤毛麟角。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反映独特的太平天国艺术特点,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和中国壁画艺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文物部门曾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分别对壁画及古建进行维修,主要是与建筑相关的维修整治。
      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周边道路不断抬升,四周楼房陆续增高,壁画愈发陷于城中低洼之处,加之空气潮湿、地下水丰富,历经百余年的建筑墙体渗水侵蚀壁画背面泥层。1992年7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南京市文管会的壁画揭取保护计划。项目由中国文物研究所(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具体负责,于1992年7月至10月,对壁画进行整幅揭取,修复保护后重新上墙,在隔绝壁画水源方面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壁画本体,除日常对画面除尘维护外,还有保留画面历史信息的大量工作,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南京各处太平天国壁画的临摹,各时期的壁画影像资料等,保留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给壁画的修复保护和展示提供了原始素材和重要依据。

     

    壁画修复保护方案制定

        随着文物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增强,社会各界加强壁画保护的呼声日益强烈。2003年南京市建委批准立项,原地保护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及其载体古建筑,以壁画为代表,建设一座涵盖太平天国绘画、建筑及木雕、石刻等艺术,内容丰富且功能齐全的壁画艺术馆,
    使文化遗产在观赏、分享中得以保护、诠释和延续。
      1. 壁画建筑及环境整治方案
      2005年6月,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建筑维修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规划》。该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保护文物本体及其历史环境的特征,保存文物本体的真实性、相对完整性,保持文物本体的延续性和环境的延续性。
      在建筑维修方面,尽可能做到原汁原味地保留原有王府建筑的院落格局、建筑形式与风貌。在环境整治方面,对壁画建筑遗址入口处的旧货市场、周边杂乱的危旧险房以及存在的生活明火、电路老化等安全隐患进行整治。针对屋面漏水、山墙渗水、地面排水不畅等实际情况,通过改善庭院地面排水系统和对建筑外墙进行防水处理,降低墙体湿度。
      2. 壁画维修保护设计方案
      2005年9月,国家文物局批准通过中国文物研究所和南京博物院文保科技所联合研究制定的《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维修保护方案》。方案中涉及具体保护内容有:分析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初步明确原始地仗、颜料层、原修补部位材质;调查评估壁画保存现状和环境条件;检测分析壁画主要病害;制定包括画面清洗、地仗层修补加固、颜料层加固的保护修复技术路线,明确加固材料选择的原则、范围以及加固工艺的采用等。
      3. 壁画维修保护实施方案
      2010年底,南京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委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施工单位,对壁画实施保护修复,包括堂子街墙壁壁画8幅、木板壁画12幅、1953年移自仓的巷英王府团龙屏门1樘、1991年移自竺桥的壁画6幅,总面积达90多平方米。
      围绕施工方案具体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在原有设计方案基础上,对壁画修复历史、壁画保存环境以及壁画病害等进行再调查。通过壁画病害现场调查发现,主要病害有壁画盐分结晶产生的盐霜、酥碱,地仗层局部脱离支撑体造成的空鼓、裂隙,颜料层褪色及龟裂后起甲或脱落,表面粉尘、划痕、涂写、水渍,动物蛛网、粪便和微生物菌类,以及人为修补、修复材料损害等。
      其次,对壁画地仗层、颜料层、修补部分、霉菌病害进行取样。对样品进行形态观察,包括显微镜拍照、扫描电镜观察。对样品的结构组成采用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能谱等定性分析测试。
      再者,运用像对式扫描和摄影测量,进行壁画纹理等现状3D数据采集,通过表面模型重建、纹理贴图、透视关系转换、坐标转换等处理,得到高清壁画可量测影像,实现壁画现状的完整数字记录。
      最后,根据壁画维修设计方案的既定原则,针对壁画文物实际情况,形成细化和完善的壁画修复实施方案。考虑到壁画体量大、病害多及建筑现状、环境条件,综合技术路线、操作程序等因素,采取壁画下墙后,在专门修复室内进行保护处理的方案。

    壁画保护修复具体实施

        根据实施方案,2011年6月开始对壁画实施具体修复。
      1. 壁画现场处理
      保护性预处理。一方面去除壁画表面灰尘、蜘蛛网及部分霉菌污染物,另一方面对空鼓、起甲、酥粉部位,根据试验选取AC33溶液先行加固再除尘。
      壁画拆卸包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切割或拔除壁画顶部的角铁及壁画外框和墙体相连的铁钉,使壁画缓慢下落,画面朝上平放;木板壁画则是将柱子之间的壁画板壁加固后整体拆卸取下。在覆盖棉纸、塑料薄膜和厚海绵,侧面作保护包装,衬垫厚海绵夹固捆扎后,运送至博物馆修复实验室特制的壁画存放架上存放。
      2. 壁画实验室修复
      壁画表面处理。在反复试验、分析,确定采用不同的清洗加固试剂、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上,实施对壁画表面保护修复处理。主要程序为:清洗画面灰尘和污垢-清除残留胶和残留纸片-清除残留环氧和油漆等污染物-剔除原修补石膏-起翘、松动和空鼓部位加固-凹凸部位修整-石灰膏修补-修补部位底色全色-表面封护保护。
      壁画背部及边框处理。从壁画下墙情况看,背部环氧层和木龙骨基本完好,各项性能稳定。本着尽量少干预的原则,在背部清洁基础上,仅对极个别有问题的朽蚀木龙骨进行截除,更换经防水、防虫、防霉处理的木龙骨。在壁画侧面加装木线条边框加固保护,以利于壁画的整体稳定以及放置和搬运的安全。
      任何一项文物修复保护都具有独特性。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修复也是根据每一环节的具体情况慎重分析、区别对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部分壁画表面黑霉斑严重、局部泛黄等问题,多次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或召开专家论证会分析解决。此外,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因其环境条件、修复经历、保存展示等特殊情况,存在着修复后实际环境控制、人为修复困惑以及补全尺度把握等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论题。
      该壁画保护修复项目具体实施近两年,完成了既定保护修复工作,壁画修复技术研究以及相关资料整理也同时进行。2012年底,文保专家对该修复项目进行验收,专家评议认为:此保护修复工作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梳理思路、总结经验,希望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的修复过程能够为南京、苏州、宜兴、金华、安庆等地留存的太平天国壁画的保护修复提供有益借鉴。(2013年5月3日7版)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49980463]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