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学术园地
  • 博物馆展览的产品质量管理
  • 作者:白虹  发布时间:2011-10-26  已被阅读:8988次
  •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  产品质量管理   构建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模式对博物馆展览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从五个方面构建博物馆展览的产品管理,充分发挥博物馆举办展览的优势,推动博物馆展览事业的发展。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成果,是企业各方各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而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要通过改进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博物馆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就是通过举办陈列展览,吸引观众,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博物馆举办的陈列展览有两种形式:一是就其博物馆所征集和收藏的文物举办相对固定、长期的展览,它的专业性强,内容真实,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二是利用机动展厅,适时的举办一些临时展览,具有周期性、临时性、专业性等特点。博物馆的存在和发展,为观众所熟悉和喜爱,靠的就是举办展览,已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因此展览内容的选择和展览质量水平的高低,是推动着博物馆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现代博物馆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将企业中的产品质量管理引入到博物馆展览陈列中,可以提升博物馆展览陈列的品质,形成一种全新的展览管理模式。

    一、  产品质量管理对博物馆展览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1.能够有效地进行知识、信息和观念的传播,加强与观众的沟通和交流。

    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具有服务的性质,它作为博物馆与观众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具有自身行业的特点,通过展览,可以起到传播信息、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博物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是立竿见影的,而更多的是潜移默化、逐步发挥作用的。例如通过场地的出租、相关产品的推介、有一定深度和广度拍卖展品的预展等,可以提高博物馆的创收,而为博物馆所在城市举办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或文物展,可以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这是它与其他服务行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转变管理思想、提高经营效率。

    在我国,大多数博物馆是国家出资修建,具有非赢利特点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和单位运营的成本都由各级政府负担,在管理上存在疏忽与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比较严重,从而使博物馆缺乏企业应有的竞争意识。通过产品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转变博物馆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引入竞争机制和营销理念,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博物馆发挥更大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克服如资金短缺、资源有限的困扰,使其效率得到提高。

    3.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博物馆来说,它也存在着会展、企业文化展之间的竞争。博物馆通过建立企业管理模式,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到博物馆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关心和关注博物馆事业,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博物馆事业,从而增强博物馆的创新能力,实现博物馆良性运行机制。
      
    4、转变从业人员思想

    博物馆建立展览产品质量管理模式,使展览从业人员思想得到转变,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得到提高的同时,从而博物馆的知名度也将会提高,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和企业向博物馆捐赠,是博物馆的发展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其进一步开展服务活动,改善服务设施,这样不断循环,博物馆的实力将不断壮大,竞争能力也不断增强,在获得更多的人和企业支持时,博物馆举办展览和运营对政府的资金依赖也将降低。

    5、博物馆举办展览的特殊性。

    博物馆与普通的会展中心有不同之处,它不可能对所有有经济效益的展览一概而收,博物馆是收藏和研究的机构,专业性极强是它的一大特点,由于研究手段的高度专门化,及其工作方向和目的,往往让博物馆举办的专业展览失去了大量的普通观众。我们在展览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避开这个特性,让更广泛的普通民众能够理解它,接受它。

      二、展览产品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

    对举办展览的博物馆而言,它提供给观众的实际上是一种服务,它包括展品硬件设施服务和软件设施的服务,服务的质量也就代表了展览的质量,这种质量服务不是简单意义上博物馆对展品布展、组织服务,更多的是展览本身应具有的功能性服务。我们可以把展览本身当作一个产品来看待,可以通过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来有效地控制产品产出各个过程的质量,才能保证最终展览的质量。

    一个新产品的开发,主要包括产品的初步构想、市场调查、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的售后服务等几个方面。而展览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用产品开发(主题定位)—产品生产(策划、设计)—产品销售(观众组织)—销售服务(媒体报道、现场服务(接待、讲解、宣传))这样一个产品生产的过程来描述展览,使展览具有企业化管理的概念。要更好地管理和应用好产品,确保产品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资源管理水平

    资源是实现目标的必备条件,也是展览成功的关键。对博物馆展览而言,资源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源,在产品的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产品是在人的直接操作下完成的。随着博物馆展览业的发展,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展览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其中,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从事展览工作人员大多具有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知识和先进、现代化展览管理手段,若能通过短期或中期培训,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展览主题的确立

    博物馆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贮存,也不仅是为了防止损坏,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研究发挥出藏品的价值,为大众服务,通过举办陈列展览,为同行或观众提供交流的平台,不失为最好的一种方法。举办什么样的展览,首先展览的主题定位应当着眼于博物馆未来的长期发展,使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发展机遇,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的空间。

    1.市场调查:市场调查的内容不仅是展览市场即参加展览展品的资源调查,更多的是展品所具有的需求市场和对观众的吸引力分析。只有有观众市场的展品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推动展览不断发展。

    2.资源分析:主要是指博物馆内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生产组织资源。前者是指是否拥有开发该展览所必须的专业技术人才,后者是指能否有实施该展览的必要条件,如:信息、资金、各种硬件设施等。

    3.验证改进:在展览前期进行,可以就展览主题内容、宣传组织、策划设计等征求各方面意见,并作进一步改进。

    (三)展览目标的制定

    每个展览的目标不一样,质量、内涵、创新是展览得以成功的基础,也是指定目标的主要内容。目标要明确,如展览策划、经费预算、观众数量、展览收入、展览现场服务、展览投诉、展览社会效益等都应该成为目标指定的核心内容,为保证目标的具体实施,应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办法。

    (四)观众组织和展览服务

    展览作为企业产品生产的一部分,观众组织工作和展览期间所提供的服务是它的生产过程,并且贯穿生产过程的始终。操作中可以运用一定的统计技术对观众进行分类、分阶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的内容可以是对展览设计提出要求、观众喜欢什么展览、喜欢什么展览形式、对展品先前了解程度、是否会前往参观等。展览前后的服务工作是展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览成功的重要环节,包括有展品输送、展览设计、展览讲解、展览后勤等。

    (五)展览的分析和评估

    分析的主要依据来自观众,通过对观众发放调查表收集信息,如展览服务水平、对展览的需求和希望、展览的主要内容等,按照观众的行业特征,对展览进行分析,并不断总结展览经验,并进行持续改进,这样展览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国外的许多博物馆在展览开幕前都必须预留出一周甚至两周的时间对展览进行预展和评估,有不同观众群体的代表(由展览部组织,包括不同年龄段的普通观众、专业学者、策展人员等)组成,他们看预展后对展览进行问卷评估,然后把意见反馈给展览设计人员,再进行修改,有时这个过程甚至需要不止一次来完成。在展览进行的过程中,评估工作也是不能缺少的,内容则不仅包括对展览的评估,甚至包括对展览选题的评论,这让博物馆不仅能够解到正在进行中的展览的缺点,更能利于他们对未来展览的策划和选题。在我国只有上海博物馆,能够对每个专题展览都能做出评估,所以他们的展出总会受到国内外参观者的追捧和好评,这与他们长期坚持评估工作是分不开的。

    三、  结束语

    博物馆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效益,提高社会大众的素质,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于社会大众。所以博物馆举办展览在建立产品质量管理模式时,质量管理活动贯穿于整个展览过程中,加强展览过程的质量管理并持续改进,展览才有生命力。博物馆要在追求各类效益的同时,为更多的人提供人性服务,让更多的人主动地走进博物馆,喜欢博物馆的环境和氛围,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于献忠  质量专业综合知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51157765]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