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学术园地
  • 博物馆信息2012年第2期
  • 作者:研究部  发布时间:2012-2-23  已被阅读:10406次
  • 博物馆信息


    2012年第2期

    总第2期

    昆明市博物馆研究部编   


    要 目

    博物馆视点
       博物馆新媒体应用蓄势待发
    国内博物馆
     南迁文物博物馆有望兴建
    国外博物馆
     “博物馆救火员”琼斯
    民办博物馆
     宁波民办博物馆将有法可依
    文化遗产
     云南省政府专题研究哈尼梯田申遗
    博物馆发展
     西安制定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办法
    博物馆产业
       三峡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开发

    博物馆视点

    博物馆新媒体应用蓄势待发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2-01-05 作者:张曼西、李慧君

        新媒体技术风潮席卷全球,博物馆亦不能免俗。当下,国内外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始或着手准备在展示与服务中融入数字和互动等新媒体元素,如数字化网站建设、展厅互动和移动设备互动软件开发等,试图为观众打造更具感染力、参与度更高、互动性更强的参观体验。新媒体应用毋庸置疑地为博物馆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但虚拟空间如何开拓,博物馆们仍然还在试验和摸索。
        新媒体势不可挡
        国外博物馆自上世纪末就开始尝试新媒体应用,其中,美国史密森博物学院被誉为是开辟“创新型观众互动”新媒体应用的先驱。史密森率先在博物馆展示与传播领域大范围引入新技术,不仅建立起了适用于不同年龄和兴趣群体的网站、四通八达的网络社交平台,还开发了多款移动设备应用程序,集知识性、互动性、娱乐性为一体,开辟了观众参与的新天地。
        国内博物馆在这方面虽起步较晚,但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与新媒体技术应用已引起了国内博物馆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国内数家博物馆都在其网站上开设了虚拟展厅,观众足不出户即可“神游”博物馆;微博等新兴的社交平台更是被誉为“推倒了博物馆的高墙”,进一步实现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信息传播与交流;还有博物馆推出了手机导览项目,一些博物馆的手机互动应用程序也在进一步设计开发中……
        种种证据表明,虽然博物馆领域的新媒体应用还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但人们必须挖掘能够实现博物馆使命的最佳技术和战略,因为博物馆正势不可挡地驶入一个全新的虚拟互动世界。
        数字展厅成为热点
        为了提升博物馆藏品的展示效果,吸引更多的观众,国内外很多博物馆网站已不再局限于只提供基本参观信息、展览简介和重要藏品图片,而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发数字展厅、网络互动等展示与互动平台。
        英国泰特美术馆于2011年11月全面改版上线的新网站引进了社交媒体的内容管理系统,用户能够即时向Tumblr、Flickr、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发送博物馆信息、分享心得、交流知识或咨询专家等。借助这些社交平台,博物馆从高墙深院走向了大千世界。
        中国自2008年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各地热门博物馆正面临着藏品及展厅负荷过大、参观服务质量严重受影响等众多问题,因此,数字展厅正成为中国博物馆界的热点议题。其中,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新疆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国内多家博物馆开发并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虚拟博物馆”“网上体验馆”等项目。
        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观众可进入该馆网站的数字展厅,通过鼠标、方向键等进行前进、后退、转弯等操作,徜徉在逼真的馆藏珍品中;网友还可伴随着屏幕显示内容对应的讲解,随意“拿起”一件藏品旋转、放大细看,随时通过链接查找藏品的文字详细介绍;另外,在展品介绍的互动环节中,网友还可用鼠标为辽陈国公主穿戴奢华的衣饰,舞动神奇炫美的千手观音……切实体验一把虚拟互动式参观带来的新奇感受。同时,网站还开发了10余个与重要展品相关的趣味小游戏,如国宝连连看等,引导网友参与其中,寓教于乐。除此之外,该馆还充分利用论坛、微博、豆瓣等新兴社交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互动创造全新体验
        新媒体技术即时性、互动性强,而且形式新颖,趣味性强,为博物馆提升展览艺术效果、开展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加强观众参观体验等注入了新鲜活力。
        目前,展台式或嵌入式触摸屏多媒体电脑、互动投影仪、电子虚拟互动系统、多媒体互动游戏等多媒体技术在国内外大型博物馆,尤其是科技类展馆中,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如何真正做到创新应用新媒体技术,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最优化,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妙趣横生,同时又颇富教育意义的参观体验,是博物馆人在展厅新媒体应用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这一方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国际一流博物馆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2011年6月,“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展在我国台北获空前成功。为了让年轻人亲近文人书画,台北故宫邀请新媒体艺术家林俊廷制作了3D动画版《富春山居图》,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影像拼接为巨幅40米长卷,再叠映以数码3D动画的实地山水影像,虚实相生。在互动环节中,只要观众击掌、人声呼喊,《富春山居图》中的画中人会以转头、摇扇来回应,而画中的渔夫樵夫瞬时间活泼起来,或撑船顺流而下,或挑担独行,让这幅古画刹时间鲜活生动起来。在“写山水诀”环节中,观众还能通过拼贴的互动方式领略构图的趣味,解读黄公望在写山水诀时的笔墨意趣。
        手机、平板电脑带来的革命
        由iPhone、iPad等移动设备带来的风潮更为博物馆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史密森博物学院移动战略计划部主任南希•普洛特评论说,移动设备的联网优势使其成为一个社交平台,而正是这样的对话平台延续了博物馆信息和资源的生命。
        2011年6月,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为配合该馆“千秋帝业:兵马俑与秦文化”展,特别推出了世界首个专为博物馆而设计的苹果手机(iphone)综合导览程序。该程序的最大亮点是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开发了多种多样故事性极强的互动节目。参观中,观众不仅可用手机观看兵马俑拉弓、射箭等虚拟场景,切身体验秦国将士昔日风采;还可与兵马俑合影、玩各种秦文化迷你游戏,或以3D动画形式欣赏自己感兴趣的展品等。据该馆副馆长孙德浪解释:“我们希望利用科技与观众联系,为他们打造新颖的多感官体验,进而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
        同样,在波兰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为了改变很多年轻人评价博物馆很无聊的窘迫局面,博物馆特别请了一批演员在每幅画作前“戏剧化地复活”油画讲述的故事,然后制作成手机应用程序。当观众用智能手机对准画作上的二维码后,画作背后的故事就会鲜活地呈现在手机上。该程序推出后的4个月中,该馆一直处于一票难求的火爆状态。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全球不少博物馆已经开始应用新媒体技术,但博物馆界著名革新者麦克斯韦•安德森仍然表示:“博物馆还无法确知其潜能与产出。在我看来,博物馆新媒体还处于试验阶段。”而对中国博物馆而言,新媒体技术应用的路则更长更远。如果说国外仍是试验阶段的话,无疑,我国现阶段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只能说还处于探寻和摸索的起步阶段。
        目前,中国博物馆新媒体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首先,很大一部分博物馆人对新媒体概念及本质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存在着“新媒体就是新技术”“新媒体就是新设备”等诸如此类的认知误区,而忽视了新媒体随时随地信息交流的互动和联网本质。
        其次,也有一些博物馆人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心存疑虑,担心新媒体技术会削弱、影响博物馆实地展陈的魅力;还有一些博物馆人担心,新媒体平台在与公众互动过程发表的言论会影响博物馆权威、正统的形象,且让观众过多地参与难免会产生一些对博物馆不利的质疑和诘难,会让博物馆人难以应对,避之不及;另外还有一些年龄偏大、习惯于传统博物馆工作方式的人,对体验、接受新媒体还需要一个过程等,这些都决定了新媒体在博物馆的应用还有很多障碍要去跨越。
        目前,政府对博物馆在经济上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扶持。但新媒体技术,无论是数字化建设、软件开发、展厅新技术应用还是开辟社交媒体平台,除了需满足资金、设备和技术等硬条件外,还需要对展览内容作深层次的理解与挖掘、有优秀的创意、专业的策划与实施团队等一系列“软指标”。而盲目跟风模仿、缺乏新意与实质内容、“面子工程”正是国内博物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再者,在数字展厅开发与移动设备软件应用方面,国内博物馆容易忽视观众的使用习惯和支付能力。用户要想进入虚拟展厅必须费时费力地下载、装载特定的插件,只有一部分手机系统能通过下载指定客户端的方式享受手机平台资源,博物馆预期的展示效果因网速、屏幕分辨率等制约大打折扣,有财力配备智能手机的用户又难以接受国内昂贵的上网流量费……类似的尴尬现象屡见不鲜,用户对新媒体“欲爱不能”,也为新媒体发展前景设置了重重障碍。
        除此之外,在世的艺术家由于担心侵权、商业运作等风险,常常反对将他们的作品网络复制,而中国的版权制度确实有待完善;另外,随着展厅手机导览、视频对话等各类程序的普及应用,“博物馆礼仪”(如大多数博物馆提倡的“禁止拍照”“防止手机干扰”等要求)也急待改写与全新出台。(张曼西 李慧君)

    国内博物馆

    南迁文物博物馆有望兴建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2-01-05作者:赵 杰

        南京朝天宫的库房里,一直深藏着一批南迁文物,坊间传言这批文物一共有2000多箱,10万余件,有的价值堪比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玉石东坡肉和翡翠白菜。
        然而,不管外界传得如何沸沸扬扬,这批文物始终披着神秘面纱,牵着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日前,从南京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传出消息,这批神秘的南迁文物有望揭开“红盖头”展现在世人面前:南京将启动建设南迁文物博物馆,预计2014年建成。
        馆址方案尚未确定
        2012年,南京要启动建设10个博物馆,最具话题性的无疑是南迁文物博物馆。已公布的《南京文化建设“1+5+1”文件》中,明确提出,南京将启动、加快对六朝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孙权纪念馆、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新馆、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迁文物博物馆的建设。其中,南迁文物博物馆的责任单位是河西建设指挥部、南京市文广新局,力争2012启动建设南迁文物博物馆,2014年建成。
        这个馆建在哪里,怎么建,面积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南迁文物在南京已经生活了60  多年,但是,这些宝贝一直都很神秘。于是,有关方面想打造一个南迁文物博物馆,馆址初定在河西。但目前为止尚无确切方案。“谁给土地,谁给钱来建,怎么建,建好后怎么管理?”这位知情人士说:“目前还没有最终敲定,可以确定的是大家都有这个愿望,都想让这批尘封已久的文物呈现给观众。”
        “我们都在积极促成这件事情。”这位知情人士说,但有一定的难度,“这批文物从北方来,历经战乱,南京博物院一直精心保管着;它们还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渊源,因此,要妥善协商。现在馆址只是个意向,建多大等一系列后续问题,目前还不好说。”
        封存在朝天宫的民国库房内
        关于南迁文物,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的纪实文学《承载》里写道:留在南京的文物有2000多箱,共计10万余件,主要包括清宫旧藏的官窑瓷器9万多件,铜佛像1332件,御笔135件,清朝皇室历代祖先牌位74件,还有部分香炉、玉册和铜仙鹤等文物。解放后,留在南京的万余箱文物开始陆续运回北京故宫博物院,人们称其为文物的“北返”。文物北返因“文革”而中断,留下2211箱。
        坊间传说,这2000多箱南迁文物,60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开封过。而对于这个传言,南京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一笑了之。“有些文物已经展出过了,没有外界传言那么神秘。”
        由于南博二期工程改造,这批南迁文物都封存在朝天宫的一个民国库房内。这个库房由琉璃构建,是民国著名设计师童寯设计的。“库房就是专门为南迁文物设计的,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别看已这么多年,但设备齐全,据介绍,朝天宫库房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库房之一,里面装备了空气调节设施。
        “南迁文物一箱箱堆放得很整齐。”60多年来,这座库房除了南博保管部的专家外,很少人能够进入。因此,这些南迁文物变得更加神秘。
        不少宝贝堪称国宝
        其实,对于南迁文物,南京博物院一直深有感情。在南博二期改造工程启动之前,南博拍了一部有关南迁的纪录片,真实再现了文物南迁的那段特殊历史。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东坡肉和翡翠白菜当年也在南迁文物之列。”南京一位专家说,外界对南迁文物充满了好奇,“因为想看这些东西并不容易。就连南博的人也不一定见过。”这位专家说,这些南迁文物价值连城,有的丝毫不逊于东坡肉和翡翠白菜。
        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说,南迁文物大多是清王朝的收藏。1933年2月至5月,故宫、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和国子监的19557箱文物(其中故宫1.3万余箱)从北平运抵上海。1936年底,南京朝天宫库房建成后,文物被运抵南京。1937年淞沪战役爆发,这批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南京博物院前身)等单位的文物,分3路在日军炮火下紧急西迁,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万里西行,运抵四川,抗战后运回南京。南迁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代的宫廷收藏,堪称国宝,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毛公鼎、翡翠白菜、玉石东坡肉和著名的《快雪时晴帖》等。
        60年前的汇聚迁移
        对于南迁文物,南京是一座具有特别意义的城市,文物数次在这里汇聚、迁移。
        1933年2月,第一批南迁文物从北平抵达南京浦口火车站时,由于政府高层就文物去向产生分歧,两列火车滞留一个月,才卸车转水运至上海。1936年11月,南京朝天宫库房建设完毕,文物分5批运回南京。半年后,这里成了更艰苦行程的起点。“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南京岌岌可危。南路文物于1937年8月14日离宁,第2天南京即遭轰炸。中路的第二批文物是租借了英商黄浦轮抢运出的。北路的工作人员就住在车站,有车来了就起来装箱,遇到警报就地躲在列车下。这批文物刚到郑州火车站就遇上日军密集轰炸,车站被炸成废墟,工作人员冒死将列车调度至安全地带,文物才逃过一劫。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分散在3个地方的文物陆续运抵重庆。此后,又经过长途跋涉,于1947年回到南京。但在南京解放前夕,从1948年12月到1949年12月,南迁文物先后多次被从南京运往台湾,形成了海峡两岸两个故宫的文化守望。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北京故宫。“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先后4次到南京来运文物,具有代表意义的文物都被挑走了,南京的南迁文物,都是故宫当年挑剩的。”

    国外博物馆

    “博物馆救火员”琼斯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年12月09日

        担任博物馆管理者的17年时间里,苏珊•亨肖•琼斯先后让两个陷入困境的博物馆成功转型,并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发展起来。独特的管理方式和优秀的策展能力令她备受业界称赞,善于同政府打交道的灵活手腕和融资技巧使她每每事半功倍。
        纽约南街港口博物馆近日宣布,现任纽约市立博物馆馆长苏珊•亨肖•琼斯将兼任该馆馆长,积极筹划已于今年2月关闭的港口博物馆的复兴大计。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港口博物馆有望于明年1月重新开放。
        临危受命的“救火员”
        64岁的琼斯在业界有“博物馆救火员”之称。进入博物馆管理领域前,她涉足过建筑保护工作和银行业。在博物馆行业,琼斯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辉煌:担任博物馆管理者的17年时间里,她先后让两个陷入困境的博物馆成功转型并实现令人惊讶的快速发展。琼斯曾管理华盛顿的国家建筑博物馆达10年之久,将这个当时遭遇定位危机的博物馆打造为美国最具特色的博物馆之一。近几年来,她扭转纽约市立博物馆颓势的表现更是让业界叹服。
        琼斯2003年接管纽约市立博物馆时,该馆正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早在1988年就提出的扩建计划迟迟难以实施,贮藏条件十分恶劣,包括5.2万件图片藏品在内的海量艺术品缺乏足够的存储空间。其他博物馆都不愿向其出借自己的馆藏,该博物馆实际已被业界“抛弃”。执掌博物馆多年的原馆长罗伯特•麦唐纳德因其馆址搬迁计划被市政府撤销而辞职,原本与纽约历史协会合并的计划也被无限期搁浅。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琼斯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她首先通过财政手段平衡开支,将博物馆预算从400万美元提高到1600万美元,并利用这笔钱进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造,包括推动藏品的数字化、在全部展厅中配备互动项目等。2006年,琼斯和她的团队筹集到8000万美元用于博物馆建筑的翻新,为展馆安装了未来感十足的玻璃外墙,还在内部新建了现代化的先进温控系统以改善贮藏环境。
        把历史从墙上拿下来
        事实上,提升硬件水平只是琼斯革新计划的第一步。“苏珊的管理方式非常特别。”纽约文化事务委员凯特•莱文说,“她知道怎样把历史从墙上拿下来,变得鲜活。临海的特性让市立博物馆具有潜在的品牌效应,能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述历史故事。”琼斯被认为是坚定的改革派,她辞退了博物馆员工里的保守主义者,带领工作人员策划一系列新展览,如“罗伯特•莫斯和现代城市:大都会的重构”“美国市长:约翰•V•林赛和重塑纽约”等,原本被视为只有古董玩具消防车、戏院戏服、银制器皿收藏等藏品的市立博物馆成功转型。
        《纽约时报》评论家尼克莱•欧拉索夫认为,正是一系列展览将博物馆彻底带离困境并实现了新生。“这些内容丰富的学术性展览,为那些在纽约历史学界已经被讨论得泛滥又误解丛生的话题,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曾获普利策奖的历史学者麦克•华莱士则指出:“10年前,市立博物馆的前途岌岌可危,想要实现转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苏珊的秘诀在于,把这里变成了社会活动和城市对话的平台。正是这个大胆的转型之举把博物馆变成了纽约的城市景观之一。”
        又一个“烂摊子”
        琼斯的成功引起了纽约文化委员会的注意,他们说服她兼任目前同样面临困境的纽约港口博物馆馆长,期待她为这个会员人数锐减、项目停止更新、财政面临困境的博物馆带来新生。在接下这份挑战书时,琼斯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包括免除博物馆的债务、为博物馆注入300万美元资产、重组员工、更换董事会等。琼斯说:“我觉得我可以做到,但前提是基础不能太差。我们需要政府的支持。”纽约市立博物馆董事会主席詹姆斯•迪南则指出,他十分看好琼斯。“在市立博物馆的作为证明了她有着不可思议的顽强意志力。她知道如何与政府打交道,争取必要的扶持。”事实上,琼斯确实已经取得了突破——布隆伯格领导的纽约市政府在债务问题上对她大开绿灯。琼斯已让政府官员们相信,一个重新振兴的港口博物馆能够为纽约城市发展带来强劲的文化动力。
        目前,琼斯正在着手改建博物馆。她邀请有20年海事管理经验的乔纳森•博尔威尔担任博物馆海域建筑主管,因为港口博物馆是一个有着11个海上建筑的馆群,整体修复预计将花费1亿美元。博尔威尔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决定哪些船体应该保留,哪些需要放弃。同时,琼斯将港口博物馆员工削减到15人,新成立的董事会只有7名成员。她和部分员工同时担任市立博物馆和港口博物馆两边的工作。
        “我既觉得兴奋,又感责任重大。”琼斯说,“你知道,这不是一个可以耽误20年的项目,我希望尽快解决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缺乏对城市历史了解的情况下随意地决定着城市的未来走向。我们有义务改变这个情况。”

    民办博物馆

    宁波民办博物馆将有法可依

    来源: 中国文化报2012-01-09 记者: 龚读法 赵慧玲

        本报讯 浙江宁波目前有一定公认度的民办博物馆数量已达31家,约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28.2%,为促进民办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日前,《宁波市民办博物馆条例》与其他5件地方性法规一起被列入2012年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宁波的民间博物馆申办和管理将有望纳入法制体系。
        调查显示,宁波市已经审查批准正在筹建的民办博物馆还有8家,全市民办博物馆藏品量约3.7万件。虽然发展之势生机勃勃,然而国内的民办博物馆一直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土地审批难、资金短缺、参观人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宁波民办博物馆以民俗收藏类为主,档次偏低,特色不够鲜明;人员不足,配套设施没跟上;民营博物馆权利义务不明确,赢利性、非赢利性两种状态都存在。
        另外,我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而国有文物不允许公民个人或法人买卖。但民办博物馆藏品所有权转让、馆舍使用权租赁一直游离于文化行政管理之外。对此,一位业内人士提醒道:“目前,我们在对部分钻法律空子,利用民办博物馆为幌子,以博物馆名义进行非法买卖、征集文物,特别是出土文物的行为缺乏有效制约措施。”
        专家建议,民办博物馆藏品需由国家级鉴定师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按一、二、三级正规文物归档,并报当地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再报博物馆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批,一定级别的藏品不能买卖。即将被宁波人大代表审议的关于民办博物馆的地方性法规,制定或修改后将对宁波民间博物馆的管理和运营提供规范性法律保障。 (龚读法 赵慧玲)

    文化遗产

    云南省政府专题研究哈尼梯田申遗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1-12-16记者:杨圣云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杨圣云报道 12月6日,云南省政府在昆明组织召开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省发展改革委、民委、财政厅、文化厅、红河州政府、哈尼梯田管理局,元阳县政府等有关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省政府副省长高峰主持。会议听取了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熊正益等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高峰作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到全省和各民族利益的大事,是全省人民的心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好哈尼梯田申遗工作,有利于实施哈尼梯田的整体保护,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树立国际知名品牌,推动云南旅游经济的腾飞;有利于促进边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为云南实施“两强一堡”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会议强调,要确保哈尼梯田遗产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协调好、处理好遗产保护、设施建设、旅游发展、遗产申报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保护好哈尼梯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包括梯田、村寨、森林和水系,使梯田得以持续耕耘,村寨保持古朴的传统风貌,森林和水系不被破坏,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持久性;要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哈尼梯田这些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和价值构成能够完整地保留和展示出来。要坚持有效的保护方式:哈尼族等各族群众是哈尼梯田的创造者、使用者,也应当成为梯田发展、保护和传承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种植梯田、保护梯田的积极性,不断延续优秀传统和文化,哈尼梯田才能得到长久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要采取科学的保护策略: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科学管理来鼓励和引导各族群众自觉保护梯田。红河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哈尼梯田农业生产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如通过稻种培植,多种养殖,参与旅游服务等增收致富,从而使当地民众自觉地维护梯田,发展生产,确保梯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调整开发方式,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筹措,齐心协力推进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各项工作。

    博物馆发展

    西安制定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办法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庞博 2012-01-16

        日前,为促进西安市民办(行业)博物馆发展,西安市文物局等12个部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办法(暂行)》。
        根据《办法》规定,新建和利用已有建筑改建的民办博物馆用于展览、修复、库房、科研、设备间、办公室等区域的建筑面积,可以政府股权投入方式给予一次性补助,每座博物馆新建或改建项目补助最高金额分别不超过300万元和100万元。民办博物馆分为大、中、小级别每馆每年按照对应等级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标准补助运转经费;行业博物馆分别给予15万元、8万元、3万元补助运转经费。
        对民办和行业博物馆组织利用自有藏品赴市外进行展览或引入展品在自有馆内举办展览活动,分别按照赴境外、市外展览和引进展览的临展类型和等级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每年按照统一标准对民办和行业博物馆的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核,从考核为优秀的博物馆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经审核批准设立的民办博物馆依法拥有的藏品、资产、受赠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所有权和处分权并依法予以保护,在各方面享有与国有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博物馆建设需缴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减免程序报市政府审定后予以减免;民办博物馆门票收入依法免征营业税;对符合非营利组织认定条件的民办博物馆经财政、税务部门认定后,其符合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范围内的有关收入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


    旅游产业

    三峡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开发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2-01-04

        开发现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近两年来,围绕“深入挖掘博物馆馆藏资源特色及内涵,将其转化为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特殊形式及载体”这条思路,结合博物馆现状,依托馆藏文物资源,组织和协调文化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进行市场调研,制订开发计划。深入发掘博物馆职工在创意文化产品设计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先后召开文化产品研发工作专题座谈会,举办职工创意文化产品设计文案的征集活动。在开发文物复仿制品的同时,加强创意研发设计,强调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公众性、实用性,严格控制开发成本。采取自主设计、联合开发与委托设计加工方式,配合专题展览开发相关产品。现阶段文化产品开发主要有三类:一是以馆藏文物图案为蓝本开发创意类产品;二是馆藏精品书画、文物的复仿制品、贴牌纪念品;三是图书等印刷品。开发的产品精品少,类型较单一,有的产品创意和特色不够鲜明,复仿、贴牌产品相对较多,营销手段比较落后,目前主要停留在博物馆附属服务上,还远远谈不上现代化的营销。
        面临的困难问题
        制约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因素较多:一是开发资金不足。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全部经费均来自财政拨款,由于地方财力所限,每年的事业经费仅够维持博物馆的基本运行,而文化产品尤其是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开发往往资金需求较大,现有经费无法满足其需求。经费不足,成为文化产品开发最大的制约性因素。二是人才缺乏。博物馆由于其性质任务,形成了文化产品开发人员构成上的结构性缺陷,设计、营销人才严重缺乏,导致文化产品开发和销售难以上档次和上规模。三是体制机制的不适应。文化产品开发从本质上讲,应该是公司化、市场化的管理运作模式,但现实的情况是,文化产品开发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定位是不清晰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行政化管理方式,违背文化产品开发自身规律,造成开发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二是由于定位不清,文化产品开发往往被当做可有可无的工作,使文化产品开发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受到削弱。
        解决思路
        科学定位,使文化产品开发工作常态化。应依托馆藏资源,充分挖掘蕴藏于文物之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借助现代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形成物质化的文化产品,它也是现代博物馆一项重要的开拓性工作。在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更是将其列为重要的指标性工作纳入考评。要落实机构人员,使文化产品开发成为博物馆经常性工作。
        加大经费投入,为文化产品开发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一方面,财政部门应在博物馆经费中单列文化产品开发经费并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博物馆文化产品投融资政策环境,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博物馆文化产品市场,实现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切实落实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持。
        建立激励机制。按照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关于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倡议书》要求,转换经营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从改革和改变人事制度等体制入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博物馆资源的使用效率、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改革运行模式。博物馆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运行机制,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和运行模式。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吃大锅饭、无视效益的经营模式,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经营原则、竞争原则、自主原则、开放原则和价值决定机制、供求机制原则,大力解放博物馆文化生产力,形成一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创新机制。
        创新经营理念。要改变博物馆的现状,经营好博物馆文化事业和发展好文化产业,必须有先进的经营理念。为此,应注重研究游客心理,发展包括和相应的服务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开发市场,产品适销对路。
        重视宣传营销。借鉴国外先进的营销理念,博物馆不仅要完善服务设施,还要培养文化产品的销售人员。博物馆文化产品的销售人员不但要对商品的价格、材质、特点了如指掌,还应当具备对有关展览、展品、文化产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文博知识,更有效地发挥出博物馆文化产品对文化的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
        突出自身特色。博物馆在文化产品开发过程中,应以其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整合文物相关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优势变为文化产品优势,开发生产出一系列最能彰显地方文化个性和具有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的文化纪念品等文化产品,并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51265736]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