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学术园地
  • 转《榆林地区馆藏陶质文物保存状况调研报告》
  • 作者:研究部  发布时间:2012-7-18  已被阅读:8147次
  •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2-04-06作者: 兰德省 乔建军

    榆林地区的环境状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0001500米。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较差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23.2℃。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对于没有进行温湿度控制的库房来讲,这很容易引起馆藏环境剧变,造成许多陶器生霉、盐析、酥粉、彩绘脱落,甚至造成陶器损毁。

    近年来境内煤矿企业较多,污染较为严重,不能达到国家二级环境标准,自然降尘较高,当地所测量的降尘量达到0.62/平方米·月,这样的环境如果不实施有效控制,对陶器的保护极为不利。对于彩绘陶器来讲,这些污染物在有水分(液体水或者气态水)存在的条件下,很容易引起彩绘颜料的褪变色,甚至造成胎体缓慢劣化、变质、损坏。

    榆林地区馆藏陶质文物的保存现状

    此次调查发现:榆林地区馆藏陶质文物共计3958件,其中等级陶质文物380件,含二级文物44件,三级文物336件,未定级(含未定级和参考品)陶质文物3578件。榆林文博单位馆藏陶质文物所占比例、榆林馆藏等级陶质文物病害分布、榆林馆藏陶质文物病害程度见图表。

    调查显示:榆林地区大部分陶质彩绘文物藏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主要病害有表面污染物、彩绘起翘,断裂、划痕及陶胎酥粉等病害;榆林馆藏陶质文物病害程度分布极不均衡,基本完好的仅占2.05%,轻微受损高达63.2%;中度受损占23%,重度受损竟高达11.54%,后两类馆藏陶质文物的所占比例超过榆林地区馆藏陶质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一,迫切需要实施保护修复;文物病害及受损程度有蔓延、加重之趋势,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榆林地区馆藏陶质文物受损原因分析

    造成榆林地区陶质彩绘文物受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文物保存环境差

    文物库房功能和设施简陋,缺乏防盗、防震、防火设施以及必要的空气调节和控制设备,缺乏最基本的防尘、除尘和防日光及紫外线设施,不能对库房内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自然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致使文物藏品基本处于自然保存状态。而且近年由于城市发展和工业污染,使文物腐蚀状况有蔓延趋势。目前的库房保存环境与设施,远远达不到文物藏品的保存需求,只处于文物保管的初级阶段。

    2.文物保存橱柜及囊匣少

    文物库房现有的文物橱柜基本为木头柜和铁皮柜,大都制作于1989年前后,橱柜样式和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既不防尘又不防震,不能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文物安全风险系数,已基本不能满足现代文物收藏要求;同时除少量文物藏品因外展安全需要配置囊匣外,大量一、二级文物基本还未配置囊匣等辅助保管材料,而是直接摆放在柜架上,更有甚者有些连最简陋的箱、柜都没有,只能在柜架上垒叠或就地堆放,容易造成器物的物理损伤。

    3.文物保护修复室条件简陋

    榆林地区大多数文博单位没有保护修复室,保护修复设备匮乏,使陶质文物科技保护及研究工作受到了限制,致使大量受损陶质文物得不到及时保护。很多收藏单位的陶质文物从考古工地接收后,直接放置于地上或柜架上,一放就是数年甚至十余年,没有开展及时有效的保护修复,导致陶质文物彩绘起翘、开裂、变形、表面污染物沉积,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坏。

    4.文物保护经费匮乏

    受经济条件制约,榆林地区文物保护工作的财力投入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藏品的保存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文物保存条件简陋、文物技术保护手段落后,致使大量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没能得到全面、科学、有效地保护。据调查,榆林地区有1000多件陶质文物藏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损害程度正在逐年加剧,有的甚至濒临毁坏的危险。

    5.保护修复专业人员缺乏

    此次调查显示:榆林地区文博人员中保护修复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甚至很多文博单位没有专业保护修复人员,使收藏的陶质彩绘文物无法及时开展相关业务,加之环境恶化、自然侵蚀和突发灾害,非科学的发掘、修复等造成的毁损,时有发生,丢失陶质文物原有历史信息,造成文物价值的受损。

    6.藏品科学保管意识薄弱

    保管人员对藏品保存状况不了解,没有定期保养和维护意识,导致只能被动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预防性保护认识不足,这种严重的信息对接不畅,不仅制约了馆藏陶质文物科技保护基础研究的开展,也限制了已有成果的推广应用。这也是造成藏品严重受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意见与建议

    榆林地区文博单位绝大多数文物库房功能和设施简陋,由于缺乏必要的空气调节和控制设备以及最基本的防尘、除尘和防日光及紫外线设施,藏品基本处于自然保存状态。经测定,榆林地区文博单位库房条件相对较好的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文物库房温度夏天接近40,冬天低于-20,相对湿度在690%之间波动,而且温湿度日较差值大。针对榆林地区馆藏陶质文物受损现状,结合实际,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解决目前问题。

    1.改善陶质文物藏品库房与陈列存放空间和面积,减少藏品橱柜存放密集度。控制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温湿度环境,安装相关调控系统,改善目前环境波动幅度过大的现状,确保陶质文物库房和陈列室所处内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稳定在标准所限定范围之内。增加控制改善藏品保存环境空气质量的设备,在藏品库安装空气过滤净化系统,特殊陈列柜内安装柜内空气净化设备。藏品库房入口处要有风淋设备。库房、陈列室门窗要严密,防止尘埃及有害气体从缝隙透入。特殊藏品柜和陈列柜内可用密封脱氧充氮的办法,营造良好的保存环境。

    2.库房内应配置囊匣、温湿度检测和控制设备、风淋除尘消毒设备、空气净化过滤系统、以及光照度计和微振动测试仪等。

    3.控制藏品保存的光照环境,库房建筑均应避光,设密闭式无窗库房或地下库房,库房窗户也不宜过多过大。门窗和橱柜玻璃选择具有良好减弱紫外线辐射性能并含氧化铈和氧化钴的玻璃,必要时涂刷紫外线吸收剂。照明灯应使用无紫外线的灯光,或采用具有紫外线过滤措施的荧光灯。库房和陈列室应配备照度计和紫外线监测仪等光辐射监测仪表。

    4.建立起预防性保护机制。通过对现有人才进行整合,采取各种形式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再教育,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文物保护修复师,形成一支文物保护的骨干队伍,真正将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升到预防性保护轨道上来,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容波 兰德省 高 涛 乔建军)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51266564]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